破解山区教育困局 临朐县蒋峪镇做活“三个篇章”
2015-08-04 21:18:06
人民网潍坊8月4日电 临朐县蒋峪镇地处潍坊市临朐县最南部,是典型的山区乡镇。近年来,临朐县蒋峪镇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工作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谱写“三个篇章”,成功破解了师资之困、课程之困、质量之困,全镇教育事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蒋峪镇的海尔希望小学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先进学校” 、“山东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项目学校”、“山东省校长教师实践培训基地”,蒋峪初中被评为“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 蒋峪镇先后为山东省农村艺术教育现场会、山东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现场会、山东省第一届课程整合专题研讨会等现场会提供现场。三年来,来自全国各地三万多人次到蒋峪参观学习。
一、课程篇
依托农村资源,建设特色课程
临朐县蒋峪镇地处沂山脚下,周边又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引导各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根据国家育人目标、学校育人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制定了科学的开发流程,开发了大量选修课程,各校均建立起了科学、规范又特色的课程体系。
海尔希望小学充分挖掘沂山资源,开发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我与沂山”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受学生喜欢:在《身边的植物》主题活动过程中,该校师生利用沂山有代表性的植物移建成沂山植物园等十二个主题园林,成为实践活动的资源库;该校开发的《可爱的家乡》,教师和孩子一起调查沂山的山脉、河流、植被等资源,做成了一个300平方米的沂山概貌大沙盘,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对爱家乡的热爱之情。该校因地制宜开发了粮食画、树叶画、麦秆画、铅笔屑画等粘贴画。被村民随意丢弃的小麦麦秆,被孩子们制成了麦秆画,并走出了沂山,在全国的比赛中获得金奖。同时,该校还开发了泥塑、草编、根雕课程。该校因人制宜开发了吕剧课, 2014年6月在潍坊举行的《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大赛》中,该校学生吕剧表演在潍坊市学生才艺展示中成功晋级,并被推荐参加省级比赛。该校的“立足农村实际,建设特色课程”获得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政府成果二等奖。
蒋峪初中《语文吹起集结号》、《语文集结式课程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学生自发组成了《绿原》文学社,该社编写的《小荷初露》获得各级专家的一致好评,文学社成员有大量作品在报刊上发表,《语文吹起集结号》在《天津教育》上发表。2011年10月,主导该校本课程编写的石金彦老师在全国第二届中学语文教学论坛上做了《语文吹起集结号》典型发言。
慧敏爱心小学利用学校附近的太平山泥土有油性,手感好,不粘手等资源特点,积极探索开发小学生泥塑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在动手的快乐中领悟“小泥塑,大人生”的趣味;林吉爱心小学根据学校倪中平老师书法好、擅长写作的特点,在孩子中开展《美文欣赏》和《我写毛笔字》校本课程,学生自发组织了“小荷诗社”和“羲之”书法社团,定期组织活动,定期展出“诗刊小报”、手抄报,举行书法展览等。各校注重加强师本课程开发,各种课程百花齐放,真正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立足低负高质,全面整合课程
针对各学校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2012年9月,镇教管办决定小学以海尔希望小学为中心,以林吉爱心小学、吕庄小学、惠敏小学为成员的课程整合实验团队。我们确定了课程整合的底线——那就是确保所有的课程目标都能实现,本着“重视教材、吃透教材、不唯教材、整合教材、超越教材”的原则,把重合的目标进行了合并,将相近的目标进行了融合,形成了课程目标框架,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科内容进行了分析与重组,对活动进行了重新的组织与建构,首先整合形成了“探索与实践”课程: 对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以及地方课程中的《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学科,进行了目标分析与比较、内容梳理与重组、主题选择与确定、活动设计与建构等课程开发活动。将三年级77个主题整合成了11个,大幅减少了主题数量。该校用同样的理念和技术对其他学科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探索与实践”、“阅读与写作”、“数学与现实”、“英语与世界”、“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六门必修课程,学生们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n门选修课进行学习,形成了可视性、可操作、可评价的“6+n”自由生长课程体系。
课程整合实验,消除了学科割裂、减少了知识重叠,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育人水平。2014年9月,海尔希望小学参与的“小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评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课堂篇
凸显教师个性,打造特色课堂
“让每一位教师都走向专业成长的快车道,让每一名学生都健康快乐发展”是蒋峪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镇教管办鼓励教师大胆提出新思路,根据师生的差异,在各校积极建构特色教学法,给师生插上自由生长的翅膀。
海尔希望小学提出了“生活、生长、生成”的自由生长课堂理念,首先从课程出发,构建了“立足生活探究、围绕知识建构、走向生活应用”的自由生长课堂,努力在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再打通生活和知识的联系。田萍老师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被评为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该同志被评为临朐县特色教师、临朐名师;张少军立足于学生多元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导引教学”研究,在临朐县教学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交流发言;王萍老师的 “情景英语教学法”也在教育部“西部地区核心学校提升带动工程”中一展风采。蒋峪初中充分发挥石金彦老师龙头带动作用,开展语文主题集结教学。其特点是主题集结,分学合教;块状推进,知识成树。其操作程序是:集结式预习——集结式讲析——集结式诵读——集结式积累——集结式写作。近年来,石金彦老师先后三次在潍坊市级语文教师培训会上作关于“语文主题集结教学模式”的交流发言,并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研讨会上,执教的《诗四首》获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在全国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作了题为《作文最终是写自己》的典型经验交流。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
临朐县蒋峪镇紧紧抓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机遇,不断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对课堂改革的引领作用。
一是优化课堂教学。从录音笔与音频处理软件、照相机与图像编辑软件、摄像机与视频编辑软件,到word、excel表格、ppt等工具软件、计算机、白板、电子书包的管理使用都进行了大规模多轮全员培训,提升了教师管理、使用信息技术软硬件的能力。林吉爱心小学运用电子书包中的优秀教学案例和“人人通”中的丰富教学资源,调动教师对电子书包的内容、作用、使用方法等进行攻关研究,形成了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学方法。2014年6月18日,该校的经验在“潍坊市电子白板应用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做了推介。 二是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针对当前镇域内教师结构性缺编、艺术类教师缺乏的现状,我们在各校新建了视频互动教室,通过视频互助课堂开展远程送教活动,实现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海尔希望小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提升教育质量的方法,从课程开发、课程整合、课堂反转、评价改进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韩相福校长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库成员,该校的《以信息技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传统节日知多少》被确定为全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典型案例。
三、教师篇
实施“领雁工程”,实现专业引领
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镇教管办实施了“领雁工程”。分别建成了初中4支、小学4支体现特色的名优师团队,通过听评课研究、论坛讲座、课题探讨、深蓝工程等形式,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我们鼓励老师们大胆探索新思路,发展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方法。经过镇教管办的展评、提炼、提升,让教师做最好的自己。2014年度全镇有8名教师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艺术教学研讨会,30多人次到全国各地讲公开课或做学术报告。韩相福校长在山东省直“第一书记”驻点村小学校长培训班等50多个省级以上培训班上作学术报告,田萍老师在全国语文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实施“深蓝工程”,焕发老教师第二青春
为解决全镇老年教师队伍庞大、老龄化严重、知识陈旧、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镇教管办组织实施了“深蓝工程”,焕发老教师第二青春。一是名优师团队引领。镇教管办专门成立了“名师工作室”,配齐了以素质好、能力强、潜力大、有创新力的骨干老教师为成员的“深蓝工程”研究团队。二是制度激励引领。制订出台了《蒋峪镇实施“深蓝工程”奖励政策》《蒋峪镇老教师管理考核办法》等系列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老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积极性,深挖老教师的内在潜力。三是教研课题引领。以课题为纽带,教研活动为载体,制定老教师的教研计划,通过课题实施、问题研究、专题讲座、示范课、交流观摩等形式组织开展课堂改革教研活动,真正焕发老教师的青春活力,激发了老教师的教育正能量。
蒋峪镇林吉爱心小学刘洪先,慧敏爱心小学侯学忠等老教师,教学功底扎实,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课堂上富有活力,丝毫不亚于年轻人,青春四射。侯学忠老师,作为潍坊市敬业奉献之星候选人被评选“山东好人”荣誉称号,事迹先后在多家媒体上报道。 ( 王桂荣 倪明金 )
一、课程篇
依托农村资源,建设特色课程
临朐县蒋峪镇地处沂山脚下,周边又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引导各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根据国家育人目标、学校育人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制定了科学的开发流程,开发了大量选修课程,各校均建立起了科学、规范又特色的课程体系。
海尔希望小学充分挖掘沂山资源,开发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我与沂山”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受学生喜欢:在《身边的植物》主题活动过程中,该校师生利用沂山有代表性的植物移建成沂山植物园等十二个主题园林,成为实践活动的资源库;该校开发的《可爱的家乡》,教师和孩子一起调查沂山的山脉、河流、植被等资源,做成了一个300平方米的沂山概貌大沙盘,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对爱家乡的热爱之情。该校因地制宜开发了粮食画、树叶画、麦秆画、铅笔屑画等粘贴画。被村民随意丢弃的小麦麦秆,被孩子们制成了麦秆画,并走出了沂山,在全国的比赛中获得金奖。同时,该校还开发了泥塑、草编、根雕课程。该校因人制宜开发了吕剧课, 2014年6月在潍坊举行的《中国青少年艺术英才大赛》中,该校学生吕剧表演在潍坊市学生才艺展示中成功晋级,并被推荐参加省级比赛。该校的“立足农村实际,建设特色课程”获得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政府成果二等奖。
蒋峪初中《语文吹起集结号》、《语文集结式课程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学生自发组成了《绿原》文学社,该社编写的《小荷初露》获得各级专家的一致好评,文学社成员有大量作品在报刊上发表,《语文吹起集结号》在《天津教育》上发表。2011年10月,主导该校本课程编写的石金彦老师在全国第二届中学语文教学论坛上做了《语文吹起集结号》典型发言。
慧敏爱心小学利用学校附近的太平山泥土有油性,手感好,不粘手等资源特点,积极探索开发小学生泥塑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在动手的快乐中领悟“小泥塑,大人生”的趣味;林吉爱心小学根据学校倪中平老师书法好、擅长写作的特点,在孩子中开展《美文欣赏》和《我写毛笔字》校本课程,学生自发组织了“小荷诗社”和“羲之”书法社团,定期组织活动,定期展出“诗刊小报”、手抄报,举行书法展览等。各校注重加强师本课程开发,各种课程百花齐放,真正保证了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立足低负高质,全面整合课程
针对各学校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2012年9月,镇教管办决定小学以海尔希望小学为中心,以林吉爱心小学、吕庄小学、惠敏小学为成员的课程整合实验团队。我们确定了课程整合的底线——那就是确保所有的课程目标都能实现,本着“重视教材、吃透教材、不唯教材、整合教材、超越教材”的原则,把重合的目标进行了合并,将相近的目标进行了融合,形成了课程目标框架,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科内容进行了分析与重组,对活动进行了重新的组织与建构,首先整合形成了“探索与实践”课程: 对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以及地方课程中的《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学科,进行了目标分析与比较、内容梳理与重组、主题选择与确定、活动设计与建构等课程开发活动。将三年级77个主题整合成了11个,大幅减少了主题数量。该校用同样的理念和技术对其他学科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探索与实践”、“阅读与写作”、“数学与现实”、“英语与世界”、“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六门必修课程,学生们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n门选修课进行学习,形成了可视性、可操作、可评价的“6+n”自由生长课程体系。
课程整合实验,消除了学科割裂、减少了知识重叠,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育人水平。2014年9月,海尔希望小学参与的“小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评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课堂篇
凸显教师个性,打造特色课堂
“让每一位教师都走向专业成长的快车道,让每一名学生都健康快乐发展”是蒋峪课堂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镇教管办鼓励教师大胆提出新思路,根据师生的差异,在各校积极建构特色教学法,给师生插上自由生长的翅膀。
海尔希望小学提出了“生活、生长、生成”的自由生长课堂理念,首先从课程出发,构建了“立足生活探究、围绕知识建构、走向生活应用”的自由生长课堂,努力在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再打通生活和知识的联系。田萍老师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被评为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该同志被评为临朐县特色教师、临朐名师;张少军立足于学生多元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导引教学”研究,在临朐县教学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交流发言;王萍老师的 “情景英语教学法”也在教育部“西部地区核心学校提升带动工程”中一展风采。蒋峪初中充分发挥石金彦老师龙头带动作用,开展语文主题集结教学。其特点是主题集结,分学合教;块状推进,知识成树。其操作程序是:集结式预习——集结式讲析——集结式诵读——集结式积累——集结式写作。近年来,石金彦老师先后三次在潍坊市级语文教师培训会上作关于“语文主题集结教学模式”的交流发言,并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创造自己的高效教学经验”研讨会上,执教的《诗四首》获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在全国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作了题为《作文最终是写自己》的典型经验交流。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
临朐县蒋峪镇紧紧抓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机遇,不断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对课堂改革的引领作用。
一是优化课堂教学。从录音笔与音频处理软件、照相机与图像编辑软件、摄像机与视频编辑软件,到word、excel表格、ppt等工具软件、计算机、白板、电子书包的管理使用都进行了大规模多轮全员培训,提升了教师管理、使用信息技术软硬件的能力。林吉爱心小学运用电子书包中的优秀教学案例和“人人通”中的丰富教学资源,调动教师对电子书包的内容、作用、使用方法等进行攻关研究,形成了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学方法。2014年6月18日,该校的经验在“潍坊市电子白板应用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做了推介。 二是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针对当前镇域内教师结构性缺编、艺术类教师缺乏的现状,我们在各校新建了视频互动教室,通过视频互助课堂开展远程送教活动,实现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海尔希望小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提升教育质量的方法,从课程开发、课程整合、课堂反转、评价改进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韩相福校长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库成员,该校的《以信息技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传统节日知多少》被确定为全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典型案例。
三、教师篇
实施“领雁工程”,实现专业引领
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镇教管办实施了“领雁工程”。分别建成了初中4支、小学4支体现特色的名优师团队,通过听评课研究、论坛讲座、课题探讨、深蓝工程等形式,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我们鼓励老师们大胆探索新思路,发展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方法。经过镇教管办的展评、提炼、提升,让教师做最好的自己。2014年度全镇有8名教师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艺术教学研讨会,30多人次到全国各地讲公开课或做学术报告。韩相福校长在山东省直“第一书记”驻点村小学校长培训班等50多个省级以上培训班上作学术报告,田萍老师在全国语文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实施“深蓝工程”,焕发老教师第二青春
为解决全镇老年教师队伍庞大、老龄化严重、知识陈旧、教育观念滞后的问题,镇教管办组织实施了“深蓝工程”,焕发老教师第二青春。一是名优师团队引领。镇教管办专门成立了“名师工作室”,配齐了以素质好、能力强、潜力大、有创新力的骨干老教师为成员的“深蓝工程”研究团队。二是制度激励引领。制订出台了《蒋峪镇实施“深蓝工程”奖励政策》《蒋峪镇老教师管理考核办法》等系列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老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积极性,深挖老教师的内在潜力。三是教研课题引领。以课题为纽带,教研活动为载体,制定老教师的教研计划,通过课题实施、问题研究、专题讲座、示范课、交流观摩等形式组织开展课堂改革教研活动,真正焕发老教师的青春活力,激发了老教师的教育正能量。
蒋峪镇林吉爱心小学刘洪先,慧敏爱心小学侯学忠等老教师,教学功底扎实,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课堂上富有活力,丝毫不亚于年轻人,青春四射。侯学忠老师,作为潍坊市敬业奉献之星候选人被评选“山东好人”荣誉称号,事迹先后在多家媒体上报道。 ( 王桂荣 倪明金 )